如今的家庭教育,已经快要烤焦了我们父母。和孩子斗智斗勇,心力交瘁,只是为了他有一个好的将来;可是许多父母依旧力不从心。你对孩子说:“我这都是为你好!”可是,你的方法都对吗?怎样做才是真的为孩子好?教什么,孩子才能真的好?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有着莫衷一是的答案。
这些天,一篇伯克利妈妈的文章刷爆微信圈。文章的标题震耳发聩,妈妈的自我反省也言辞恳切,很接地气。但读完全文,我认为这位妈妈并没有找到她自己问题的真正所在。考虑到此文流传之广,我觉得自己有必要写点文字来剖析一下这个典型案例。
前几天读到老朋友Mike的文章“一个UWC铁粉写给UWC家长学生的一封信,有很多感慨。Mike对UWC的评价是客观中肯的。他对UWC总体认可,但也就大家的普遍关切,结合他的观察和思考做了客观中肯的讨论,展现出一个教育人的坦率与担当。并且我也同意MIKE:没有进去就能成才的好学校。我这篇文章,是想给Mike补充那么一点点。在正式切入话题之前,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我自己的故事。这将有助于读者理解我的观点。
J同学孩子的英语基本靠自己阅读和学习善恩的视频课程,轻松摘取雅思裸考8.0的成绩和牛津offer。结合昨天我们公众号刊发的FZZ同学的SAT满分经历,以及更早些时候(2018年8月)Tommie同学SAT满分...,规律是非常明显的:这些学生们都具有非常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坊间一直在争论:中国人在美国怎么就是弄不过印度人呢?例如,美国前3大(也是世界前3)高科技公司中,除了苹果CEO是美国人,市值第二的谷歌的CEO Sundar Pichai、市值第三微软的CEO Satya Nadella都是印度人,在金融领域,德意志银行的CEO,运通集团(Mastercard)CEO,花旗集团CEO也都是印度人。有皇冠上的钻石之美誉的哈佛商学院的院长NitinNohria也是第一代印度移民。在美国无论是商界、政界还是学界,印度人对华人都有压倒性的优势。
2018-2019申请季已经尘埃落定。今年美本申请的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我多年前作出的一个预测:美国的顶尖大学将越来越倾向于从美高和国际学校、国际课程中录取学生。这本来应该是一个常识。毕竟,美高和国际学校/国际课程无论是从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或授课模式等方面看,都比中国传统的体制内高中更接近于美国大学。
2018年美国顶尖私立高中Phillips Academy Andover(简称PA)的几个中国留学生的大学升学结果都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是PA内部的过度竞争。我把这条消息在朋友圈里作了分享。于是,很多朋友都私下问我:周老师,那我的孩子到底要不要选择上顶尖美高私校?
一年一度的巴菲特旗下的Berkshire Harthaway公司的股东大会,昨天在奥马哈举行。巴神的信徒们,放佛朝圣一般,从世界各地涌入这个美国西部小城。据说光中国人就去了5000人!巴神我是很崇敬的,巴神(其实还有芒格)的问答,我也几乎是每年必看。因为我自身工作的关系(我把自己当作是一个民办教育工作者),我总是不自觉地和教育进行联系。在我看来,教育本质上也是一项投资,只不过是对人的投资而已。所以,巴神的投资哲学,相信对我们的子女教育也应有启发。下面我就把我个人思考的几点和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