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

父亲的意义何在?41岁英年早逝的北大才子送给4岁幼子的临终赠言这么说

周老师说,“善恩不鼓励鸡汤,但这篇例外。”除去校友的因素以及浓浓的父子之情外,我想说的是,为人父者,肩上有不可推辞的教育责任。父亲不仅仅是家庭经济来源的提供者,也应该是孩子精神力量的源泉。我想说的是,压力再大,爸爸们也要保护好自己的健康,守护好自己的家人。陪伴就是教育,携手同行就是幸福!

MIT妈妈孙红丹女士讲座全程实录-干货极多,值得收藏 (附讲座视频)

孙红丹女士,看上去是一位寻常的邻家妈妈。但她的故事绝不寻常:她的两个儿子都考上了美国的顶尖私立高中Phillips Academy Andover,大儿子TIM已经从MIT毕业并在硅谷创业,小儿子Harvey则2015年刚刚考入Phillips Academy Andover,他的目标学校则是斯坦福。孙女士两个孩子的成功,毫无疑问与妈妈身上闪耀着的智慧是分不开的。应善恩教育之邀请,孙女士于10月18日和善恩教育的朋友们进行了倾情分享。下面就是孙女士演讲的文字整理稿。

这个能力,99%的中国爸妈都没有,但却是对做个好爸妈最重要。从今天开始,你也可以以拥有

D同学是一位性格内向的男孩,他成绩尚可,但总是有些闷闷不乐。他清秀的外表里透着一股明显的倔强和逆反。因为性格的缘故,D同学朋友并不多。D同学家境优渥,自身条件也不错,他的性格怎么会这样?我一直不解。

别让兴趣毁了孩子的学业

“学海无涯苦作舟”,“头悬梁、锥刺股”、“寒窗苦读”,中国传统文化里对于学习的认识放到今天俨然已经过时。我们当下主流的观点,则是应该去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在兴趣的牵引下去学习。这个观点在国内得以普遍流行,除了我们的文化传承出了问题之外,还有下面两个原因。

双博士家庭的思考:为什么我们要用心把孩子培养成为有魅力的普通人?

小花生网友@三角龙的妈妈和她的先生都有博士学位,照理他们应该很执着于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精英”,在通俗语境下,就是学历高而且不差钱的人。

8000名中国留学生被开除的背后—谁该负责

前几日,美国某教育机构发布的一则关于”被开除的中国留学生白皮书“,一下子把公众的焦点从位于云端的哈佛女孩和安多福男孩们转移到了那些身处沟渠的不幸学子们。每年8000人被开除,这个数据接近于一个整编师的人数。震惊之余,很多人怀疑这个数据的真实性。在过去的几年里,我每年都会遇到3-5个学生和家长求助开除应对,考虑到我接触的学生样本规模,我认为这个8000人的数据其实是基本可靠的。

梁启超:好的教育,就是得拼爹

一个家庭,没有父亲的参与,母亲一个人能不能把孩子养大?答案是肯定的。但男人和女人之间还是有很多差异的,母亲一个人不可能既兼任父亲又兼任母亲的教育角色。没有父亲参与的家庭教育,无论母亲多么强大,教育出来的孩子,还是缺了些什么。

精英培养的源头在人文教育 ——MIT妈妈的独家育儿经

孙红丹女士在教育界已经小有名气,大儿子被麻省理工和斯坦福大学同时录取,最后选择了麻省理工,毕业后在硅谷创业,获多家顶级风投公司的投资。小儿子目前就读于美国著名私校菲利普斯安多福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