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传说妈”说句公道话:国内的双语教育确实不太靠谱
不久前外滩教育曾经发表过一篇名为《不要迷恋“高大上”的魔都双语学校,那可能只是个传说》的文章,叙述了作者对于上海的双语教育从最初的欣赏到最后的失望这样一段心路历程,可谓是一个disillusion(幻想破灭)的教科书式的定义。
这个妈妈的问题,其实无需太多的专业知识,也能看清:对孩子期望过高,对双语教育的认识也存有偏差。关于双语教育的问题,上海西外双语学校的林敏校长已经说得已经很透彻了:母语是建立在个体的文化、价值观和身份认同的基础之上,因此双语教育无法做到真正的双母语,而只能是一个母语,一个准母语的状态。如此,让一个中国孩子用准母语去做英国顶尖私校的母语文学欣赏试题,遇到挑战是再正常不过了。
至于期望过高,对孩子期望过高的家长,往往伴随着过度压榨:孩子的时间被排得满满当当。除了学业,还有芭蕾,高尔夫,冰球;除了英语,还有法语甚至拉丁文。关于压榨过度的问题,我只想提醒有类似想法的朋友们关注一个现象:绝大部分竞技运动员的晚年都伤病不断。同样地,靠过度压榨出来的小学霸们在未来到底有多少潜力?回答这个问题,其实我们只要反过来问自己:那些改变我们人类社会的天才们,他们到底有多少人的童年是在压榨中度过的?如果天才们的童年在高度格式化的学习中度过,他们还会不会有时间和空间去驰骋他们的想象力?
当然,上述观点并非本文的重点。显而易见的事实永远不会是重点。本文想要说的重点是:虽然这个妈妈有诸多误解,但她对中国双语教育的判断是基本准确的:中国的双语教育的确存在着普遍的共性的问题。
我觉得国内的大部分双语教育的最大通病,可以形象地概括为:东施效颦式的浮躁。在文中,作者描述到:“孩子们在课堂内外神采飞扬,发言侃侃而谈,互动气氛热烈,国际范十足”;“每周一次的英语戏剧娱乐多过学习...莎士比亚、希腊史诗、狄更斯、彼得潘、秘密花园,孩子们都能背诵大段原版台词...”
对美式教育一知半解的人容易形成这么一种印象:美式课堂上有许多presentation、讨论甚至辩论,学校里也有各种戏剧话剧表演。因此,是否有足够的课堂互动和戏剧表演等元素似乎成了衡量一个双语课程是否足够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指标。这些人不知道,在这些喧嚣之外,美式教育更强调阅读,只不过我们没注意到而已。以我家正在幼儿园的老大为例,学校课程里每天都有阅读课,每个教室里都有一个阅读角,学校每周都会给家长发书单要求购买。可以说,阅读已经成为美式教育最核心的一块基石。美国人认为,阅读是保持思想的开放与可塑,了解和认识人性,培养同理心的最佳途径。因此,美式教育中的那些expressive的元素(包括演讲、辩论和戏剧表演),都是基于阅读这个基础的。问题是我们只拿了人家expressive-外显的那部分,而真正的根基我们却没有拿来。
也许有人会辩论说,没有啊,我们学校每学期也布置很多原版书阅读任务的。这倒没错。但浮光掠影式的阅读又究竟能吸收多少?据我了解,国内的“双语学校”和“国际学校”的英语阅读老师一般都是外教。他们以对待母语是英语的学生的方式来教英语是准母语的中国学生,虽然是一字之差,但却相距甚远。母语式的教法强调“习得”,淡化“生词和语法”。这种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就算是读过很多本书,也往往是理解不精,思考不深。麻溜熟练的英语口语之下,难掩平庸的阅读文法和写作。
当然,这还只是问题的一小部分。我认为中国双语教育模式下和纯英美模式在对待英语(对英美国人是语文)这门课程上最大的差异在于:英美教育希望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思考者,而中国双语教育则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伪思考者或者表演者。哈佛大学校长Drew Faust曾说过,教育的一大目标是教给学生明辨谁在胡说八道的能力。西方的政党政治里充满了能言善辩的政客,使用常识和批判思考能力去分辨是非对于维系民主政治至关重要。这就是为什么英美学校里,孩子们从小就要去学习面对和思考一些严肃的话题:宗教冲突、种族矛盾、地缘政治、公正与平等...
因为特殊的国情,思考严肃问题在中国的双语教育里并不容易执行。因此空洞肤浅的演讲和辩论大行其道,比美国学校都火。很多中国人以为孩子能唱几首英文歌,背几段经典台词,知道几个好莱坞和NBA明星的名字就算是了解西方文化了。实际上这些孩子去了美国以后他们发现自己对美国一无所知。他们将发现:美国的电视台也没有中国那么多的娱乐选秀节目,美国的年轻人也不像中国年轻人那样爱玩抖音、快手之类的时尚搞怪的东西。无论是电视媒体还是传统纸媒,还是学校里的英语课,占据统治地位的还是对于严肃问题的讨论。而中国学生对此是极为不适应的。原文中妈妈描述的对严肃的学术写作的不适应,也就不难理解了。当然,这个问题不仅仅是中国双语教育的问题,也是中国语文教育的问题。在此我们就不展开了。
话说回来,中国的双语教育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们其实无需照搬也无法照搬英美教育的模式。按照那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孩子,也未必适合中国的国情。我们只需要明白,咱们的双语教育,是带有中国特色的。记住这点,我们才能拒绝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如果真想要有一个高质量的留学,该补的阅读还是要补的,该补的思考也是要补的。记住这点,也会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这个中国特色的双语教育,虽然并不完美,但终归还是多了一种选择...
完。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开始阅读原版英文书。